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满铁进军华北妄图全面垄断华北经济之企图受挫,是日本经济侵华政策调整转换的结果,作为“国策会社”(代行国家职能)的满铁,谈不上成败问题,也不意味着它的侵华活动退缩和收敛。在华北各重要产业部门中,满铁至少在铁路交通和煤炭部门中始终拥有巨大势力,无可取代。满铁的侵略能量、经验和技术继续发挥作用。
本卷第一部分所收档案资料表明:满铁于“七七”事变前就曾积极图谋窃取华北路权(沧石铁路),事变后在日军指使下,竟派遣两万名社员、四分之一车辆,占领华北近六千公里铁路。为使满铁作为一股特殊的侵略力量肆意活跃于侵华第一线,日本特从国内铁道省抽调力量,注入满铁,使满铁更能倾力从事战时华北的交通运营。
本卷第二部分所收档案资料还表明:尽管新出炉的华北交通会社是华北开发会社的子会社,且系最大的子会社,但是华北交通会社实质是改头换面的满铁华北事务局,满铁不仅对华北交通投资1.2亿元,还出让1.5万名社员;华北交通的5名日本人理事中,4名是满铁人员,而且会社总裁宇佐美宽尔即原满铁华北事务局局长。所以,华北交通“是以满铁社员和满铁资本为中心而进行经营”的。当然,华北日军以“军事上的管理权”的名义主宰着华北水路交通。华北交通虽也从事一般交通运营,但主要还是维持“点”、“线”占领的武器和掠运华北重要资源的大动脉。华北交通还被赋予特别的“警察权”。而在数千公里的铁路线和上万公里的公路、水路线上,正是敌我之间反复进行交通战的战场。
全国煤炭埋藏量的二分之一以上在华北,全国主要近代化煤矿也几乎全部分布在华北。日军武装占领华北后,根据日本经济侵华政策,日本矿业垄断资本竞相跑到中国战场,公然瓜分了华北煤炭资源。在六大日资煤矿集团(实际是七大集团)中,满铁即占了两个,即山东矿业会社和大同煤矿。满铁攫取山东矿山权益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继承德国侵占的权益,及至“七七”事变后,由满铁主导的山东矿业会社已成为胶济铁路沿线煤矿的垄断者。山东矿业集团的产量仅次于开滦煤矿,在日资各煤炭掠夺集团中居首。满铁侵入大同煤矿是随同关东军西进侵略察蒙的结果。由于大同煤矿资源无论质量、数量都特别看好,所以日本侵略者把大同煤矿列为煤炭掠夺的首要目标。侵入大同煤矿的满铁抚顺煤矿人员,推出了庞大的掠夺计划,并把抚顺煤矿的采掘技术和模式搬到大同。但是,无论大同煤矿还是山东矿业,都无法自外于战时经济运行规律。两个煤矿所显现出来的生产经营危机和对中国矿工的剥削和压迫,为沦陷区经济研究提供了典型。
本卷在档案资料利用方面,至关重要的当然是满铁档案和抚顺煤矿档案,以及其他方面的档案文献。至于日方内部资料方面,以下两项值得简单介绍:《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创立史》是华北交通会社成立后,由兴亚院华北联络部于1941年推出的“极密”资料书,系统反映了华北交通设立的意图、交涉和过程;《关于设立交通会社的交涉》(日文打字件),实际是华北伪政权头号汉奸王克敏与华北方面军特务部佐伯文郎少将20余次谈判记录。由于日本侵略者对华北铁路的占领采取了“舍名取实”的方针,即名义上铁路属于伪政权所有,但在管理上却迫使伪政权交给日军,然后再由日军“委托”新设的名义上为“中国法人的特殊交通会社”经营。王克敏与佐伯的谈判,是实现这种模式即伪方彻底傀儡化的十分艰苦甚至相当尖锐对立的一场交涉。它从一个层面具体揭示了日、伪之间的勾结与矛盾关系。故虽然篇幅较长也全文翻译采用。
关于山东、大同两煤炭集团,在历史沿革方面利用了部分中文矿史资料,其他方面则主要选用日方资料,特别是若干调查报告,包括工人状况的调查报告,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卷的档案资料的选取、翻译和编排加工等主要由宋玉印研究员与解学诗合作进行,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此次在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又重新进行了清理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