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澳大利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江苏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教授,校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和2002年两次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访问,并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亚太国际关系史和澳大利亚史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澳洲简史》、《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等。
一、著作
1、《澳大利亚与全球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列国志《澳大利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中外关系研究新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5、《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6、《二次大战风云将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7、《澳大利亚简史》,香港:香港开明书店,1993年。
8、《纵横捭阖的外交家》,长春:长春出版社,1993年。
二、论文
1、《澳大利亚卷入越南战争及其对澳亚关系的影响》,《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2、《从澳大利亚法律看其妇女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提高》,《西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再论太平洋战争初期东南亚迅速沦陷的原因》,《东南亚纵横》2009年第6期。
4、《“第十一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世界历史》2009年第3期。
5、《20世纪60-70年代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调整》,《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10期。
6、《20世纪末澳大利亚“脱亚入欧”提法的辨析》,《学海》2008年第5期。
7、《早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与主要职业构成》,《历史档案》2008年2期。
8、《20世纪70—90年代澳大利亚对外政策重心转向亚洲的基本动因》,《历史教学》2007年11期。
9、《“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国家”学术研讨会综述》,《世界历史》2007年6期。
10、《梁启超与澳洲保皇派》,《八桂侨刊》2007年第2期。
11、《战后初期伊瓦特的亚洲协调政策与澳亚外交经贸关系的发展》,《世界历史》2007年第5期。
12、《试评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的均衡外交政策》,《当代亚太》2007年第4期。
1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的社会特征——以澳大利亚移民部有关历史档案资料为据》,《历史教学》2007年第3期。
14、《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档案》2007年第3期。
15、《美澳建交问题探析》,《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2期。
16、《澳大利亚与APEC(1989-1995)——兼论APEC对澳亚关系的影响》,《世界现代史新论(第三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年7月。
17、《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技术型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华人新移民的影响》,《世界民族》2006年第6期。
18、《郑和下西洋与早期中澳关系》,《澳洲汉声杂志》2005年第5期。
19、《战后美国直接投资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4期。
20、《第九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世界历史》2005年第3期。
21、《简论战后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上),《澳洲汉声杂志》2004年第8期。
22、《简论战后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下),《澳洲汉声杂志》2004年第9期。
23、《中东和平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下)》,《澳洲汉声杂志》2004年第7期。
24、《中东和平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上)》,《澳洲汉声杂志》2004年第6期。
25、《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ustralian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Its impact》,《澳洲汉声杂志》2004年第3期。
26、《略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亚洲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世界民族》2003年第6期。
27、《试论澳中建交及其对澳亚关系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8、《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的形成》,《世界历史》2002年第5期。
29、《二战后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历程》,《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
30、《论澳洲唐人街文化》,《澳洲汉声杂志》2001年第12期。
31、《略论战后澳大利亚华人文化》,《世界民族》2001年6期。
32、《当代澳洲华人社会中的华人社团》,《第六届澳大利亚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2000年。
33、《澳大利亚的亚洲观及澳亚关系》,《世界历史》2000年第5期。
34、《澳洲的土著文化》,《中华读书报》,2000年3月3日。
35、《亚洲移民问题与澳亚关系起源—澳亚关系研究之三》,《澳洲汉声杂志》2000年第1期。
36、《澳洲人的亚洲观:地缘政治观—澳亚关系研究之二》,《澳洲汉声杂志》1999年第12期。
37、《澳洲人的亚洲观:种族文化观—澳亚关系研究之一》,《澳洲汉声杂志》1999年第11期。
38、《澳大利亚华人社会的现状与前途》,《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
39、《战后澳洲华人经济模式的重构》,《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40、《早期澳洲华人的经济生活与主要职业构成》,《上海侨史论集》1998年第4期。
41、《论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第五届澳大利亚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英文)》1998年。
42、《澳大利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考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43、《关于早期澳洲华人史的几个问题》,《历史档案,1997年第2期。
44、《战后香港的工业化与经济起飞》,《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45、《战后远东科技革命述评(上)》,《澳洲汉声杂志》1997年第1期。
46、《战后远东科技革命述评(下)》,《澳洲汉声杂志》1997年第2期。
47、《战后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当代亚太》1996年第3期。
48、《新西兰毛利人的历史与现状》,《世界民族》1996年第1期。
49、《二战以来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的演变》,《现代国际关系》1995年第11期。
50、《试论二次大战对战后初期远东格局的影响》,《澳洲汉声杂志》1995年第9期。
51、《近代西方国家在南太平洋的探险与澳洲的发现》,《澳洲汉声杂志》1995年第8期。
52、《二次大战以来澳大利亚面向亚洲政策的确立》,《安徽史学》1995年增刊。
53、《纽西兰政府化解与毛利人的宿怨》,台湾《历史月刊》1995年第9期。
54、《中途岛海战日败美胜原因再探》,《澳洲汉声杂志》1995年第7期。
55、《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台湾《历史月刊》1994年第11期。
56、《澳洲华人淘金血泪史略》,《澳洲汉声杂志》1994年第5期。
57、《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的华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58、《论清廷驻澳领馆的设立》,《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59、《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建都之争》,《澳洲汉声杂志》1994年第2期。
60、《清廷在澳设领与早期中澳关系》,台湾《历史月刊》1994年第2期。
61、《澳洲华人参政运动中的一颗新星—记悉尼新任副市长曾筱龙》,《华人之声》1993年第3期。
62、《浅论中澳贸易关系的发展》,《外经导报》,1993年第3期。
63、《磨难·幸存与困惑:澳洲土著历史与现状的考察》,《澳洲汉声杂志》1993年第5期。
64、《华工赴澳缘起与首批华工赴澳时间辨析》,台湾《历史月刊》1993年第6期。
65、《中澳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澳洲汉声杂志》1993年第4期。
66、《清政府在澳洲设领问题述略》,《澳洲汉声杂志》1993年第3期。
67、《当代澳洲思想库》,《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68、《略论战后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方向的转变》,《亚太研究》1993年第3期。
69、《澳大利亚新兴独立知识分子研究群体—思想库》,《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
70、《首批华工入澳时间考》,《世界历史》1992年第6期。
71、《1941年的日美谈判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72、《出类拔萃的美国亚洲裔学生》,《民族译丛》1988年第3期。
73、《美国30年代的法西斯运动和没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74、《霍勒斯·威尔逊:慕尼黑阴谋的参与者?》,《二战史通讯》1987年第9期。
75、《美国人中间的犹太人》,《民族译丛》1986年第4期。
76、《美国犹太人史话》,《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6年第6期。
77、《美国占领军在日本战后民主改革的作用问题再探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78、《试论布朗基派和普鲁东派在巴黎公社时期的作用》,《牡丹江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