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印尼经济发展以50年代实行国有化发端。当时摆脱殖民主义经济压力,不可能及时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69/1970年进入有计划建设时期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崭新时期。农业、工业全面发展,实现粮食自给,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从五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情况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上升趋势,由“一五”计划的67530.4亿盾增为“五五”计划的3297750.9亿盾,增加了48.8倍。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1960年固定价格计算,1960年农业、采矿业、加工工业、电力、天然气、建筑业等其他各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53.92%、3.69%、8.35%、34.03%。截至“五五”计划完成,上述各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发生很大变化,工业比重明显增大(22.3%),农业比重明显缩小(17.9%),矿业和其他各业比重分别为9.5%和50.3%,说明重要产业比重发生很大变化,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1977~1997年(即“二五”~“六五”期间),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表明,第一产业(农业)由29.6%下降为19.5%,第二产业(工业)由34.4%提升为45.3%,第三产业(服务业)由36.1%降为35.2%(亚洲

来源: 印度尼西亚
出版日期: 2006年04月
关键词: 经济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率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