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琉璃宫史》是缅甸著名的历史巨著,又是卓越的文学巨著。从佛学与史学角度看,它是研究缅甸王朝史、缅甸文化发展史、南传佛教传播发展史及世界史、地区史的珍贵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从文学角度看,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文学特征,是研究缅甸古代文学尤其是散文作品的最佳范本。新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琉璃宫史》汉译本,让这部“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的缅甸宝典”[1]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成为现实。作为意识形态,历史与文学都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它们之间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性,二者在叙述语言、叙述结构、社会功能、价值取向上都有相通之处。《琉璃宫史》作为一部国王钦定的“正史”,一部世界公认的著名史籍,其真实性与可信度是毋庸置疑的。而另一方面,它在文笔上的流畅典雅,叙事上的故事性、传奇性,人物塑造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等文学性特征又是显而易见的。这正是《琉璃宫史》具有历史和文学双重学术价值的原因所在。本文选取文学研究的视角,对《琉璃宫史》叙述话语中的文学因素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琉璃宫史》的整体研究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