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韦斯科普夫对利润率动态的研究及其局限

在20世纪70年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利润率下降和危机的研究产生了三个流派。第一个流派主张,利润率下降和危机的爆发可归因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该流派的主要代表是曼德尔和谢克(也译赛克)。第二个流派则把利润率下降和危机归于实现困难,该流派的主要代表是以斯威齐为首的“《每月评论》派”。第三个流派的观点往往被称作“利润挤压论”,认为工资成本上涨侵蚀利润份额,是造成利润率下降和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派的人数在三派中最多。调节学派、社会积累结构学派、日本宇野学派的主要人物都隶属于这一派。1979年,美国学者韦斯科普夫(Weisskopf,1979)提出了一个分析利润率变动的框架,试图整合上述三种理论,并利用相关数据对三种理论进行实证检验。他的研究结论维护了“利润挤压论”的观点,即工资成本上升是造成利润份额下降和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韦斯科普夫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赢得了一些追随者(如Hahnel and Sherman,1982b;Henley,1987;Michl,1988;Bakir and Campbell,2006;Cámara,2013)。但也因方法的局限引发了一些学者的争论。本文试图

来源: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4)
作者: 孟捷 李亚伟
出版日期: 2014年11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利润率局限韦斯科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