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近代以前,在自然力交通时代,水运比陆运更为便利,故古代城市多依江傍水。江、河的流向往往制约了人、物的流向;干流与支流的水系结构,影响城市的地理布局,也影响到人员流动和商业贸易的空间范围。相对于传统的水运和畜力、人力运输,铁路运输安全,迅速,并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受地理、季节、气候影响小等特点,故铁路对传统运输动力、运输路线、运输速度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便捷的铁路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旅途时间。从汉口到北京,走驿道要27天,京汉铁路建成以后,乘火车只需两天半。从塞外到北京,过去只能用骆驼代步,单程需要一两个月,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通车后,火车只需八九个小时。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徒步需要15至16天。而铁路开通后,只需要约20小时即可到达。而东京到横滨,火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实现了当天往返。朝鲜王朝时期从汉城到釜山走路需要14天,1905年京釜线开通后,只需约10个小时。铁路不仅缩短了旅途时间和空间距离,而且改变了以往交通线路沿水而建的自然走向,克服了大山大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突破了水运的季节性限制。水路交通与陆路交通的地位逐渐发生逆转。中国的江河大多是东西向,东西向的水运比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