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本专题选编的44件档案,反映了从战争结束到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稳固地掌握政权期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政策,以及苏捷关系的状况。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在奥匈帝国解体的基础上于1918年建立的。1939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德国侵入苏台德区,并于次年3月占领和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战争期间,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捷共在莫斯科成立了党的国外领导核心,与留在国内的地下中央委员会共同组织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武装斗争。而以共和国总统贝奈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人物则在伦敦建立了流亡政府,并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之后,也参加了民族抵抗运动和民族阵线。1943年12月贝奈斯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苏捷友好和战后合作条约》,并同捷共领导人讨论了战后安排问题,原则上同意捷共提出的关于人民民主制度的构想。1945年3月捷流亡政府与捷共领导人在莫斯科就战后政府组成和施政纲领等问题再次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4月4日在斯洛伐克东部的科希策市正式建立政府,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费林格出任总理,哥特瓦尔德和西罗基(斯洛伐克共产党主席)以及3名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担任副总理。尽管在25名政府成员中,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只占9名,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