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假如真理是个女人

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来看,成书于1886年的《善恶的彼岸》算得上尼采最具哲学意味的著作,该书的序言在1885年6月已经写成,序言的第一句话却不是以哲学的方式而是以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Vorausgesetzt,dass die Wahrheit ein Weib ist——,wie?“假如,真理是个女人——那会怎样?”[1]尼采使用的是Weib,《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七个印章”中那个“我”期望与其生子的永恒之爱的女人也是用的这个词,这是成年的女性,是成熟或者说“被”成熟的女性,是女人。当“真理”这个西方最传统、最恒久、似乎也一直是最确定的哲学概念被尼采直接抛入诗的语境,而且是抛入“(‘被’)成熟”女人的诗意隐喻语境时,意味着问题和性质都在发生变化。尼采注定了要改变很多东西,而且是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很多现成的东西被他根本性地悬置于疑问之中,再次成为问题。面对耶稣基督的真理,尼采把自己变成了彼拉多:耶稣回答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2]从古希腊哲学伊始,西方思想对真理的探求和反思就不曾停止过。通过对本

来源: 尼采的启示
出版日期: 2012年10月
关键词: 生命真理尼采宗教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