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慰安妇”在日语中是一个复合词。“二战”以前的日本的书籍中,从未有过“慰安妇”一词,但“慰安”作为一个动词则向来存在,它的含义就是“安抚”、“抚慰”。“二战”时期才将“慰安”与“妇女”结合,它的产生,完全是战争的结果。“慰安妇”,日语发音为“I-AN-FU”,英语译为“Comfort Women”。如果翻一翻日本权威的辞典《广辞苑》,我们可以发现,在1978年以前,“慰安妇”还没有被作为一个词条收入辞典。它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是从1978年第2版的《广辞苑》收进去的。当时这一词条具有欺骗性的定义是:“慰安妇是随军到战地部队去慰问过官兵的女人。”之所以收录了这一词条,是因为1972年原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朝鲜籍老人裴凤歧,在日本冲绳岛的甘蔗园里,首次被人发现,并由各界的调查,证实她“二战”时期从当时作为殖民地的朝鲜半岛被日军强制带入军队,成为日军“慰安妇”制度下的性奴隶身份。此事引起各方关注,并逐渐形成一个研究课题。如果再翻一翻日本的各类资料书,我们还可以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谓“慰问战地官兵”的日本女性,并未见有称“慰安妇”者,这一类型的女子,往往被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