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第六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芬兰

“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到了东西方交界的夹缝中,我们就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芬兰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根据1946年签订的巴黎和约,战后芬兰解散了一切法西斯组织,芬兰共产党由地下恢复了公开活动,1945年组成了有芬兰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1946年J.K.巴锡基维(Juho Kusti Paasikivi)当选总统,宣布奉行对苏和睦友好、同其他北欧国家保持传统合作、与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纠纷的和平中立政策。二战之后,波罗的海三国早已经成为苏联的组成部分,中东欧国家也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在这种环境中,芬兰小心翼翼地处理与苏联的关系,奉行不介入大国纷争的中立政策,终于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在此后的岁月里,芬兰就这样在东西方的夹缝中发展自己,不仅逐渐摆脱了历史的阴影,而且最终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步入世界强国之林。为了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间找到一个平衡点,1948年芬兰政府拒绝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芬兰承担维护苏联西北边界的安全和不得参加反苏联盟的义务,在军事上“如有必要,得由苏联予以援助或同苏联共同行动

来源: 芬兰
出版日期: 2008年01月
关键词: 芬兰历史二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