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菲律宾的教育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西班牙统治、美国统治、自治政府和独立后4个时期。16世纪中叶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为了传播宗教、造就教会所需要的人才,由教会开办学校。16世纪末教会在内湖省设立小学,1610年在马尼拉设立圣托马斯大学。但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人一直实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不让大多数菲律宾人接受教育。在教会开办的各类学校当中,主要招收在菲律宾出生的西班牙人的子弟及少数当地贵族子弟;开设的课程也以宗教课程为主,其次是西班牙语、地理、历史、算术等课程;教职人员是神职人员,教育经费多由教会负担。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自由思想的传入和民族主义意识的兴起,旧式的宗教教育已不能满足菲律宾人的求知欲望,西班牙殖民者才决定扩大受教育人数,进行教育改革。1863年,西班牙殖民政府下令在各地设立小学,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制定了统一的小学教育大纲,开设了西班牙语、宗教、算术、地理、历史等课程,并在马尼拉及各地设立教育管理机构。由于经费不足,无法在各地普遍开办此类学校,适龄儿童仍有一半未入学,中等和高等学校招收的多是西菲混血儿和当地的贵族子弟。19世纪末,菲律宾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