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舞台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十分独特的。作为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它不仅要清除中国千年封建制度残留,更要竭尽全力去建立一个没有模板与示范的亚洲近代国民国家,并需时时应对来自各层面的种种挑战。在诸多挑战中,民国时期的中外关系极具历史意义,以至于有学者这样评价:“毋庸置言,民国时代的中国历史是由它的对外关系的性质所界定、塑造,并且最终必须依此来解释的。”[1]作为典藏民国时期中外关系档案最为丰富的国家级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一直努力使馆藏档案展现其独有的价值。1981~2000年,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续出版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一至五辑,并在三至五辑中详设外交史料专题以供学者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史学理论的发展与海外档案的不断开放,一些当初未被《汇编》纳入的史料,愈发显出“解读”潜力。故此,我们又整理了馆藏档案中的一批史料,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1000万字[2]的中华民国中外关系档案史料,希望有助于民国中外关系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