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1934年秋天,24岁的费孝通先生在学术上的引路人吴文藻教授的介绍下,进入清华研究院社会学部,师从俄裔人类学家史禄国教授学习体质人类学。在清华研究院,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接受更为专深的人类学专业训练,以便在研究实践上完成他的学术领路人吴文藻教授所心仪的社区研究。这时,他的学术活动圈子基本上停留在燕京的师友群体内,对于清华的学风,只是有一定的接触而已。他抽空上过吴景超教授的课,所以事后称自己是吴“正牌的学生”。据费孝通自己说,他与吴景超的相识还在进入清华求学之前。20世纪30年代中期,距离1928年吴景超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已有六七年的光阴,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强烈的现实感正在把他这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推到社会学舞台的中心。他以小辈的身份逐渐融入以胡适为核心的《独立评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则为他打开了一个直接面向社会现实的契机,并使他具备了普通学院派社会学者所缺乏的社会影响力。清华和燕京,仅仅是一路之隔的近邻,吴景超和吴文藻又是清华1923级的同窗和后来的社会学界同行,作为吴文藻的高足,费孝通当然是有机会和吴景超接触的。费孝通这一辈学者在社会学园地里站稳脚跟,基本上是抗战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