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在波罗的海东岸和东南岸居住着三个民族: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就起源来论,三个民族都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是从东方迁居到欧洲这一部分的,从那里由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沙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第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立陶宛人和拉脱维亚人又称波罗的人(波罗的人一词创于19世纪,由海得名)。爱沙尼亚人并非波罗的人,而是属于芬兰诸民族。据史载,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俄国编年史上称为“丘季人”)的后裔。立陶宛人住在波罗的海岸的东南部,从涅曼河到西德维纳河一带。他们由许多小部落组成。涅曼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地区住着立陶宛部落的普鲁士人。涅曼河下游右侧各支流一带住着日姆齐人。涅曼河中游地区则住着地地道道的立陶宛人。这个名称后来成为与立陶宛人同族的各部落的共同名称。流入波罗的海的各条河流的沿岸地区,都是茂密的森林和沼泽地。立陶宛人就在这些密林中,组成许多小村落,既没有城市,也没有设防工事。这是一些小的民族部落,他们彼此没有任何联系。居民从事狩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