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初次见到金俊烨博士,是在高丽大学校长办公室里。1988年9月,在一位韩国朋友的斡旋下,我踏进了韩国高丽大学校园。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国土;第一次访问韩国的大学;也是第一次接触韩国人和韩国学术界。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迫切地想知道韩国是什么样的国家,韩国人有什么样的个性。在此之前,关于韩国和韩国人,仅从报刊、杂志和广播的宣传中有个一知半解。凭借30年前学习过,却因长期不用而几乎遗忘殆尽的朝鲜语文知识,我比别人总算多一个有利条件,和韩国朋友交流不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走进即将离开工作过40年的高丽大学金俊烨校长的宽敞的办公室,一种儒雅而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简单的寒喧之后,金校长便用非常流利的中国话向我介绍高丽大学的概况,畅叙他对中国的怀念之情。他这么出色的中国话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他地道而标准的中国话和亲切的言谈举止,使我进门时的拘谨一扫而光。对于我来说,无论从年龄上、学识上、资历上,金校长都是我的师长。不,确切地说,我应当称他师公。当然,这是在后来几次见面时才知道的这一层关系。原来他是我们大学时代教我们朝鲜语的杨通方先生的恩师。尽管金俊烨博士在韩国的知名度很高,在韩国国民中享有崇高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