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梁启超在变革运动的过程中,曾经徜徉于明治日本的知识世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日本的论坛一直将“近代之超克”作为其命题。思想上的与西欧近代的瓜葛,不仅是日本人的思想营作,也是属于东亚近代史的深奥的共通现象之一。作为这个瓜葛的归结,就是在日本产生了一批持“近代之超克”论的思想家。这一“近代之超克”论把近代日本,以及与日本有着很深关系的中国的特征,都包含在可以从东亚近代史上互相映照的不可或缺的问题群之中了。众所周知,“近代之超克”一语,现在被给予了否定的评价。与其相比,20世纪诸哲学的主流,即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则作为人类共通的命题,被给予了肯定的评价。19世纪后半期,世界上产生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哲学进行批判和克服的精神土壤。首先是新康德学派,接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派哲学成立。新康德学派在19世纪80年代迎来了鼎盛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德国哲学的主流。在新康德学派自身的极限显露的同时,由胡塞尔开始并由海德格尔继承下来的现象学派被推崇为国际哲学界的主流。在本稿中,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就是指胡塞尔以后西方知识界所展开的思维总体。1901515对于聚集在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