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威海卫的社会变迁

1898年,英国租占“刘公岛并在威海湾之群岛及威海全湾沿岸以内之十英里地方”(威海卫城除外)。[1]在这片约300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概315个村庄”,总人口约为15万人。[2]随后的30余年,英国人一直在威海卫行使有效统治。在英国统治时期,威海卫的码头区作为行政公署驻地,凭借海上交通的优势、日益繁荣的贸易以及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中心,并出现了商埠商会,有了近代城市的模样。而刘公岛作为欧洲人和英国海军士兵的居住地,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英国人社区。英国租占威海卫之后,随着威海卫作为军事要塞的设想被放弃,以及其前途的不确定性,英国殖民部对威海卫并不重视。因此,英国行政公署对威海卫的统治策略是“尽可能地维持现状”。[3]在英国的不干涉政策以及和平环境之下,威海卫的社会面貌是否发生了变化?30年来威海卫农村地区是否发生变化?威海卫商埠区如何走向近代?在这种变迁中,英国人和威海卫当地绅商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以上是本章的主要目标,即考察英租时期威海卫的社会变迁。

来源: 帝国的角落:英国租占威海卫研究(1898~1930)
出版日期: 2018年09月
关键词: 英国社会变迁威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