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自20世纪早期以来,泰国的佛教传统日益遭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形下,现代公民,尤其是处于传统和现代性的矛盾之前端的知识阶层,如何重新塑造自身作为佛教徒的文化身份成为现代泰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泰国佛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佛使比丘对佛教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解答,一方面为现代泰国公民-文化身份的重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公民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张力。当代泰国佛教的现代转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后期开始的佛教与民族国家政治在现实层面的关联,佛教被塑造为与现代国家权力体系相匹配的科层制宗教;第二个阶段是指当代泰国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启的新佛教改革运动。当代关于泰国佛教的研究基本上围绕这两个阶段来展开。新佛教改革运动可以说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反动,它的特点体现为:以国家为中心的僧伽制度建构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思想性介入;以城市(曼谷)为中心的对丛林的规训转变为以丛林为中心的对城市的批判;宗教生活形式从以仪轨为中心转变为以个体实践为中心。佛教与现代泰国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