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融入与记忆:二战后德国城镇化浪潮中的“被驱逐者”——以巴伐利亚的“难民城镇”为例

二战结束伊始,一面是战败德国与波兰的边界改划,一面是曾经遭纳粹德国占领并奴役的中东欧国家在复国后明确表示不欢迎德国人(也包括世居于此的德意志族人),致使上千万中东欧德语人口被迫离开家园。在1945~1950年首波迁移及驱逐浪潮中,总计有1245万德语人口沦为难民。Die deutschen Vertriebenen in Zahlen.Teil Ⅰ:Umsiedler,Verschleppte,Vertriebene,Aussiedler 1940-1985,Bonn,1986,S.34.">[1]1950年9月13日的联邦德国人口普查显示,当时已有797.7万遭驱逐的中东欧德意志人生活在西德——其中56.9%来自原属德国的东部地区,24%来自捷克斯洛伐克。Die deutschen Vertriebenen in Zahlen.Teil Ⅱ:40 Jahre Eingliederung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onn,1989,S.14.1950年以后“被驱逐者”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1970年为959.8万人;1985年达到1075万人,

来源: 地区国别史研究(第1辑)
作者: 王琼颖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关键词: 难民城镇巴伐利亚德国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