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据学界考证,早在春秋末期至秦汉之际,江南一带的吴人和越人就已经开始越海东徙,他们乘坐舟楫借助季风或暖流漂抵九州一带的概率颇大2313762。到了汉魏,中日之间的交流不只有海上的民间通道,还有经由朝鲜半岛的官方通道。稻作、桑蚕、汉医、佛教等文化随着民族的交往广泛传入日本。由于大陆文化带来的重要影响,古代日本以社会上层的皇室贵族为主尊崇汉学,学者文人研习汉学成为社会风尚。据《日本书纪》卷十记载:“(应神)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济王遣阿直岐,贡良马二匹……阿直岐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岐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乃征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之始祖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之始祖也。”2313764(《日本书纪》原文无标点,为便于阅读本书添加标点)如书中所记,公元285年百济王仁赴日传授太子汉文知识。对此,有研究曾指出:王仁在日本教授菟道稚郎子学习的中国典籍不仅有《论语》,还有《诗》《书》《易》《礼》《春秋》2313773。到圣德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