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作战,中国终于以战胜国的姿态站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日本投降后,中国与其他盟国一同与日缔结结束战争状态的和约本为应有之事。不料,由于中国变局,美国拒不承认中共,却又在国际态势影响下对国民党当局多有限制。最终,退台后的国民党当局未能参加对日多边和约,而仅能在牺牲了诸多战胜国权益与尊严的前提下,单独对日媾和。对于对日和约背景、过程及其他相关问题,学界已有不少讨论。Diplomatic History 10:1(1986),pp.59-73;林晓光《吉田书简、“日台和约”与中日关系(1950~1952年)》,《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1期;余子道《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曾景忠《1952年台北和议中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逃脱战争赔偿》,《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等等。">[1]但关于蒋介石与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及蒋的考虑和对策,讨论者不多,亦不充分。[2]威权体制下,蒋介石对国民党当局的决策影响至巨。美与蒋虽在促成“国民党代表中国”缔约的问题上目标一致,但在其他方面有诸多分歧。蒋介石为在自己期望的时间内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