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越南出版的《越南汉喃碑铭拓片总集》(以下简称《总集》)有22巨册,汇集越南北部大部分拓片资料。越南学者阮文原将这些碑铭分为十类:一为表扬善人、善事,对乡村义举;二为朝廷令旨与官方文件;三为家谱、宗族世系;四为人物行状、功绩;五为乡村各种生活活动;六为古迹寺庙历史;七为神谱事迹;八为诗文;九为寺庙重建、重修;十为杂类。总体上体现了越南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与民间特色。在这些庞杂的碑志中,会馆碑志为中国移民在越南活动的重要文献。会馆作为海外移民、商客信仰与交谊的中心,反映了此活动的人群结构及生活情况。《总集》收有阮朝时期河内粤东会馆与福建会馆的碑刻资料,山本达郎、于向东与谭志词等学者在其论文中皆有所关注与讨论。其中粤东会馆分别为阮朝嘉隆、明命与绍治年间所刊刻的记事碑,详细记录捐资修建者的题名,呈现了这批在河内的广东籍商客、移民的结构,加之《大南一统志》将粤东会馆归类于寺观,以记会馆中所供奉的神祇,亦是非常特殊的情况。清代以降,旅居越南乃至东南亚的广东籍侨民,习惯上按方言、原乡分为广东(广府)、潮州、客家、海南等地域性民系商帮,广东帮指以广州府、肇庆府为主、操广府方言的人群,潮州帮指操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