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首页 / 文章详情
左翼越境者的中国书写——以夏衍1924年旅行为例

1920~193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在中日两国间形成了一个左翼文学联盟,当时中国左翼文学的许多核心成员都有过日本留学经历,与日本左翼文坛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这种与日本社会、文坛的紧密联系,不仅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也影响了他们对“现代中国”形象的认识。作为来往于两国间的越境者,他们的民族国家想象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在他们的中国书写中可见一斑,比如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大家——夏衍。夏衍于1920年9月至日本,开始留学生活。次年1月取得官费留学生资格,进入位于北九州户畑町的明治专门学校(以下简称“明专”)电气工学科学习。夏衍留学时代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本人在留学时期写作的《残樱》《童心颂赞》《新月之下》《圣诞之夜》等作品、1925年的留学日记,[1]以及1984年完成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目前有关夏衍日本留学时期的研究,最值得注目的是阿部幸夫编译的《杭州月明:夏衍留学日记·一九二五》。该书不仅包括对夏衍1925年留学日记和留学时期作品的翻译,还以笺注方式对日记和作品中出现的事件、人物、社会、文坛背景等进行了详细注解和评论。板谷俊生以明专创立前后的情形及夏衍入学时

来源: 文化中国的越境书写
出版日期: 2023年07月
关键词: 左翼越境者夏衍东亚文化圈中国文化民众间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