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助力新型智库建设
服务国家对外战略
所属文章全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新要求,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1]效力强调的是传播实效,体系体现的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七种科学思维方法之一,核心是“把事物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2]
用系统思维重构国际传播体系,首先就要对国际传播大系统进行拆解,从供给侧而言,是形成多元联动的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从需求侧而言,是对传播对象进行精细化、精准化地再审视,推动国际传播走向区域传播、国别传播、族群传播。经研究,笔者发现在深入开展精准国际传播,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的过程中,对中亚传播是一个值得重视,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战略课题。本文将对中亚地区的战略意义、中亚国家的舆论态势、我国对中亚传播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提对中亚传播的精进之道。
一 中亚的战略意义
中亚指位于亚洲中部地区的国家,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早在1902年,英国地缘政治家哈罗德·麦金德就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岛”理论,他认为中亚地区作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带,是取得欧亚大陆主宰地位的重要跳板,甚至认为“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控制世界。”[3]美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