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其人种多为混血,因而文化多元开放。此地区包含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能源,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研究拉美,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还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及中拉战略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吴白乙,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顾问、理事等。1959年出生,1982年7月毕业北京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国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任秘书、主任等;1991年4月至1993年8月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93年12月至2004年1月,在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任研究部副主任、基金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先后任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11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国际安全、危机管理和中国外交。
江时学,欧洲研究系系博士生导师江时学。195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市。198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欧洲经济。
刘维广,男,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主任、编审。1988年9月-1992年7月,攻读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7月,攻读西北大学世界史专业历史学硕士学位;2003年2月-2004年3月,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进修;2001年9月-2006年7月,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2011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2011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主任。2012年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拉美政治、拉美国际关系和古巴研究。出版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国际变局中的拉美:形势与对策》《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等著作;发表了《新世纪以来的中古关系》(合著)、《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国拉美现代化研究评述》、《墨西哥国家行动党的渐进式改革以及党政关系的非传统模式》、《切·格瓦拉及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等学术论文。
袁东振,男,1963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198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文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政治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起兼任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2018年起兼任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1月-1998年1月,由国家公派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习;2003年4月-2004年4月在拉美社会科学院智利分院做访问学者;2010年6月-2012年8月在中国驻秘鲁大使馆政治处工作。曾在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古巴、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家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