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抗战建国”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政策机构调整和“抗战建国”方略。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进行了政策机构的调整,设立了国防最高会议,改组军事委员会和行政院,并迁都重庆。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确立了“抗战建国”的方针...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战时政治的多重面相
本文主要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的多重面相。包括地方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战时动员,以及战时状态下的地方实力派等内容。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在地方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通过行政改革来提高战时的动员能力和治理效能。同时,地方实力...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中共的抗战建政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抗战建政工作。中共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并在根据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通过整风运动等,中共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战时国共关系的起伏波折
本文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国共关系的起伏波折。国共两党在抗战初期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双方在政治路线上出现分歧,摩擦逐渐增多。皖南事变是国共关系中的重大挫折,但两党最终仍维持合作大局,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抗战后期的中国政治
本文主要讨论了抗战后期中国政治的发展。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的统治力逐渐下降,而中共的领导力则在全面上升。国民党在抗战后期面临着诸多政治挑战,包括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斗争,以及外部的压力。与此同时,中间势力和民主运动开始兴起,...
作者:汪朝光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国共关系
抗战时期,山东国共关系复杂多变。初期,中共力避冲突,与国民党部分武装协同抗战,但国民党对中共有所戒备,摩擦时有发生。随着于学忠入鲁,国共摩擦升级,中共在反摩擦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虽有波折,但总体上维...
作者:王士花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马寅初被捕前后:一位经济学家的政治选择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群体在近代启蒙与救亡的主旋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共两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角,知识分子成为两党重视与争取的对象。尤其是抗战爆发后,民族危难加剧,大批知识分子从沿海迁移到西南大后方,他们的政治倾...
作者:吴敏超 出版时间:2020年05月
关键词:
各伪政权的政治形态与相互关系
本文着重剖析了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的政治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伪满洲国是日本殖民统治的产物,其 “民族协和”“王道主义” 等理念是为掩盖殖民本质,法律形态体现出独裁和法西斯化特征,“外交” 完全受日本操控。汪伪政权沿用南京国民...
作者:臧运祜 王希亮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小泉菊枝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政治活动及影响研究
小泉菊枝是石原莞尔的心腹,活跃于侵华战争时期东亚联盟协会妇人部的组建和《东亚联盟》杂志的政治宣传工作,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以小泉菊枝的政治活动及其在《东亚联盟》上刊行的文章为依托,厘清以小泉菊枝为代表的日本女性在侵华战...
作者:李晓晨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政戦両略概論(1905年3月23日)
资料出处:大山梓編『山縣有朋意見書』原書房、1966。内容点评:这是当时的总参谋长山县有朋1905年3月23日写给桂首相、曾根藏相和小村外相的意见书。在日俄战争中关乎陆战胜败的奉天会战之后写下的内容为:虽然我们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是不能仅...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关键词:
帝国国防論(1902年10月28日)
资料出处: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dl.ndl.go.jp/)、特70-180。内容点评:这是1902年(明治35年)发表的佐藤铁太郎的著作。日本陆军军人佐藤,时任海军兵学校的教官,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学专家。佐藤的战略思想也通过其...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关键词:
北清事変前後ニ関スル山県侯爵意見(1900年8月20日)
资料出处: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http://www.jacar.go.jp/),B08090198500、B08090198600。内容点评:1900年北清事变(即八国联军侵华事件。——编者注)之际,日本利用地理优势,派遣了相比于列强数量庞大的军队。对列强来说,控制北京这个...
作者: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关键词: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35页  跳转

主题图书

  •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
  • 谋心: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