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统制与经济掠夺的加强
如前所述,实行物资统制,在华北进行经济掠夺,为侵华日军提供战争物资,这是华北伪政权施政举措的重要方面。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制定了《日本政府处理中国事变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日本政府确定了关于华北经济开发的根本方针,明...
作者: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危机中的责任与市场:抗战大后方“日机轰炸”与重庆电力公司的因应
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区域。设立于抗战前的重庆电力公司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担负着保障陪都电力发展的重任。但随之而来的“惨绝的日机轰炸”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为此,在当局的支持引导下,公司实施了反...
作者:朱海嘉 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日本对华北的货币金融扩张决策——以太平洋战争前为例
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太平洋战前,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对华北的金融政策,是以建立与日本同本位的、独立的、统制性的地区货币金融体系为目标,通过在贸易、汇兑、军费支出、银行贷款等各层面的强化控制和整体性地关系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为...
作者:刘凤华 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日军在湘发动六次大会战造成损失举要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湖南由抗战的近后方变成了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战场,先后进行的大会战达六次之多,占整个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的1/4强,占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13次大会战的近1/2,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各省之冠。它们是:1939...
作者: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关东军与伪满经济
关东军作为日本法西斯统治东北的主导者,不仅在政治上是伪满政权的“太上皇”,而且在经济上推行“统制经济”和“日满一体化”政策,将伪满经济纳入日本法西斯战争经济体制之中,把东北变为“以战养战”的战略基地,大肆进行资源掠夺,奴役中国人...
作者: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开发”掩饰下的劫掠——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系统地了解近代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就不能不了解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真相。自19世纪末甲午战争开始到20世纪中叶日本战败为止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
作者:雷云 韩俊英 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战时经济与民众的灾难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使得落后的河南经济更加疲敝,工农业生产总值大幅度下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而当局为支持战争对农民的征发索取有增无减,更加降低了民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王全营 赵保佑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中日修好条规》框架下长江流域与日本经贸关系的扩展
本文详细探讨了《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长江流域与日本间经贸关系的发展情况。从《中日修好条规》订立到甲午战争爆发的20多年间,尽管中日两国基本上仍处于和平交往的状态下,但日本已经开始积极推进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逐渐加强了对长江流域...
作者:李少军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肥料的殖民史:日据时期台湾蔗作中的施肥博弈
本文对日据时期台湾蔗作产业中制糖会社与农民围绕施肥问题展开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台湾甘蔗多肥农业的确立使得肥料的使用成为甘蔗增产的核心因素,这为围绕施肥展开的博弈提供了前提。日据时期台湾的土地制度与甘蔗农业的生产关系,为制糖会社和农...
作者:史方正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贺屋兴宣与日本全面侵华初期的战时经济运营
本文拟以全面侵华战争初期在近卫内阁执掌财经大权的大藏大臣贺屋兴宣为考察中心,分析全面侵华战争初期日本战时经济运营的逻辑、过程及效果,以期深化对日本侵华史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崔金柱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台湾的经济统制政策(1931~1945)
本文即尝试模糊农、工产业及战时与战前的分界,探析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二战结束十余年间,在日本经济统制的大方针下,台湾经济重心由农到工及其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
作者:冯健伦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关税自主政策的干涉(1927~1931)
本文旨在基于前人关于东北海关问题的相关研究,以1927~1931年日本对中国东北关税自主的各种干涉事件为中心,探讨关税自主时期,日本如何运用一整套在东北的殖民体系干涉中国东北海关的关税自主事务,而中国海关和中国政府又做出何种应对之策, 双...
作者:张弘毅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62页  跳转

主题图书

  •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
  • 谋心: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的“宣抚工作”(193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