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与日德中苏关系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日战争期间日德中苏四国关系的复杂演变及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国际格局变化对中日冲突的深刻作用。中日战争爆发后,德国在初期曾积极支持中国抗战,提供军事顾问和武器援助,但随着德日关系的调整,德国逐渐转向与日本结盟...
作者:田岛信雄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揭示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重庆大轰炸不仅是日本侵华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无差别战略轰炸,更是二战期间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暴行之一。通过分析历史文献与国际舆论,本文指出重庆大轰...
作者:潘询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中美特殊关系与美国关于战后国际格局的构想
本文探讨了二战期间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及其对美国战后国际格局构想的影响。美国在二战中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试图建立以自身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其构想的核心是通过构建大国合作体系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中国在这一构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陶文钊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与斯大林
本文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研究指出,尽管中国与苏联在抗日战争中同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力量,但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战略博弈与意识形态的张力。一方面,蒋介石在战争初期对苏联的军...
作者:李玉贞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抗战期间中共与共产国际关系的演变
本文深入探讨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研究指出,抗战初期,中共在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上受到共产国际的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共产国际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战...
作者:杨奎松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蒋介石与尼赫鲁
本文聚焦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与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的互动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研究指出,尼赫鲁于1939年访问重庆,这是抗战爆发后首次有外国政党首脑访问中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尼赫鲁在重庆期间亲身体验了中国遭受日军轰炸的惨状,目睹了...
战时中加关系
本文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加关系的演变及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探讨了两国在战争背景下的合作与互动。研究指出,尽管中加两国在战争初期的直接联系有限,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加拿大逐渐认识到中国战场在抗击法西斯主义中的重要性,并开始调...
作者:戴安娜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抗战胜利前后中法对于越南问题之交涉(1945~1946)
本文深入探讨了1945至1946年抗战胜利前后中法两国围绕越南问题的交涉及其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研究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对越南的未来地位持有重要关切,而法国则试图恢复其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中法之间的利益冲突由此凸...
作者:杨维真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中日战争期间英国的外交及英国对中国政府态度的演变
中日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的地位和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战争初期,英国对蒋介石政权态度模棱两可,部分官员对中国抗战前景持消极态度,同时又因在华利益和陈旧观念,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接纳存在矛盾心理。随着战争推进,英国对中国抗战...
作者:米德 出版时间:2011年05月
五四运动后至八一三事变前日本在长江流域扩展、维持势力与中方的抗争
本文详细梳理了1919年至1937年之间,日本在长江流域的经济扩张、军事部署及与中方的抗争历程。此阶段,日本不断加强对长江流域的经济渗透,通过航运、贸易、工矿业投资等方式扩展其势力,并与英美列强展开竞争。面对中方的抵抗,日本采取了一系列...
清末民初日本强化对长江流域扩张与民众反日浪潮兴起
本文详细梳理了日本在清末民初时期对长江流域的扩张情况,通过分析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等日本企业在该区域的航运、贸易活动,展现了日本如何加强其在长江流域的经济影响力。文章首先介绍了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的成功经营以及它在长江航运中的主导地位,...
日俄战争前九年间日本势力在长江流域的扩展
本文详细梳理了1895年至1904年(日俄战争前九年)期间,日本在长江流域扩张势力的具体表现和影响。首先,文章介绍了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获得的在华利益,并着重阐述了日本在长江流域设立租界、拓展航运线路、扩展市场份额和矿物资源...